經過昨天的挫敗後,今天在電視上看到《Secretariat》(中文譯名:奔騰人生),內心的低潮和挫折似乎消失了!
很感動的片子。昨天到大公司去面試,意外地碰到同學,而且還是第一名的同學,更巧的是,我們應徵的是同一職位。面試後段是未來主管發問,我感覺得到那位主管對她比較有興趣,而我也客觀的認為她的條件、學經歷的確比我優異,於是我的肩膀逐漸往下垮,手指扭動不安,直到結束面試。
其實我很開心能遇到那位同學,因為在班上時我就很敬佩她與生俱來的才華、簡直無可匹敵。本來以為會有一大群男生(我也不知道假想敵為何是男生?)跟我一同排排坐、競爭版師的職缺,直到發現熟悉的臉孔,緊張感消失了一大半。不過也沒有讓我的表現加分,同學表達十分條理分明、有禮謙遜,相較之下,我覺得自己比較粗野、心直口快,還說了幾個自己的缺點(天啊!到底為什麼我要說!),加上主管直言她的學經歷在這個職缺上有加分的作用,而我沒有,這話讓我更加挫折。
短暫的競爭關係結束後,沒有影響我們的友誼,我們一起吃了米糕、排骨湯、逛街,再吃漢堡,也玩得滿開心的。回到家後,我終於得以徹底放鬆幾日來準備面試緊繃的心情。只是...在看完《Secretariat》時,我才知道自己內心有個小小的埋怨:職場上的轉換跑道,實際上並不順遂。
當你告訴別人想轉換跑道時,別人會誇你勇敢。可是未來的雇主卻只是覺得你為何不走原來的路,之前的經歷豈不浪費。
我不知道還要再跌跌撞撞幾次,在設計班時,有個老師曾經說:每週結束,你都問問自己的初衷,『你還是想當一個設計師嗎?』
兩個月的課程,8個週末,我都是信心滿滿回答"Yes!" 然而,最後一周參加面試時,我卻猶豫了。因為市場上沒有太多設計的職缺,有的話也很難會雇用僅兩個月資歷的我們,而老師也鼓勵我們先進入鞋業,可能不見得是自己想要職缺的第一順位,但可以熟悉之後再轉換。
經過幾次面試後,我不禁想,我真的是太不自量力了嗎?
我知道我設計幾乎可說沒有資歷、沒有學歷,雖然我對自己有信心,但要怎麼才能讓別人能看到呢?到底該不該區就於第二、三順位呢?
還是告訴自己"It's who you are."
30歲的我,沒有時間浪費在繞路上了(雖然還是會不自覺的繞路),但是想做的事,再堅持一下吧!
最後,誠心推薦《Secretariat》,導演的快、慢節奏掌握得很好,其中的幾個慢動作畫面深得我心,Big Red的呼吸、喘息聲讓人屏氣凝神,特別喜愛片尾曲《It's Who You Are》,人生低潮、面試失敗的時候都可以聽一下;)